丁方
教授博士生导师
1.神圣山水画派倡导人
2.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3.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
4.文化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5.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
6.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7.意大利安布罗斯学院院士
在当代中国众多优秀画家中,丁方教授因其反潮流的艺术风格而引人注目。在他的那一代人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伤痛中恢复之时,大部分人竞相追逐描摹当时流行的全球现代性表层风光,丁方却走入晋陕*土高原,后又去了青藏高原的荒漠戈壁和崇山峻岭,在大自然中寻找“艺术的元语言”。他致力追寻的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形式,而是美或崇高之更为深刻的形而上资源。丁方最为倾情执著的描绘对象是一种类似马萨达(Masada)形式的古堡,这是古代用来防御的、以天然岩石构筑的城堡。他说,在古堡的城墙上行走并发现一个“秘密出口”,让“我感觉到了历史的苦涩以及所经历过的东方命运”。对他来说,那个寂静的刹那突然变为永恒,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浓缩在一起。《红光笼罩》cm×cm9-年丁方教授创作了许多生动表现高原荒漠景观的大型作品,某天他突然受到启发,在一座黝黑城堡的上空画了一尊巨大而醒目的形体——它不是人而是一个超验临在的幻影,如同天使凌空而降;于是他将这幅画命名为《天使城堡》。丁方自3—9年间不断地修改这幅作品,最后它成为丁方用自创的综合(油彩)质料创作的《元风景》系列的标志性作品。按照画家本人的解释,他要赋予中国的风景以形而上的超验意义,画中的天使是一个驻足栖息的灵*,而不只是作为看护着古堡黑暗历史的守护者;这种超越时空的意象,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景观与历史之外更为深邃的意义。《元风景》cm×cm9-年丁方教授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朗照于冰峰绝顶上的阳光,它在光秃秃且纹理清晰、犹如人体肌腱般的岩石上嬉戏;画幅上没有任何阴暗面,没有显而易见的人类踪迹,也没有另外一本画册《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年)中那种投射在人的面庞与形体上的内在光辉。相反,丁方以一种变形的溯源方式,参照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酣笔触和淋漓水墨,来表现经典的黑白山水(人们可以想到公元10至11世纪中国杰出山水画家关仝、李成、范宽——这一传统可在当代画家如石鲁、李可染、王季迁等的作品中看到)。另一方面,丁方笔下的标志性山峦并非单纯的写意画面,它们也幻化为一组因光而鲜活起来的群峰,阳光仿佛穿透了岩石,而不只是在流溢在岩石上。当观者瞩目这些作品中的光时,就会感觉正在通过一个神秘的多棱镜,将纠缠交错的色彩予以分离,从中折映出造物主之伟大。《上升的灵*》cm×cm9-年在这个系列中,丁方教授将乳液作为混合各种质料的媒介剂,使它们与图像产生立体的结合效果,在一个即定主题基础上演绎出如万花筒那样的千变万化。在某种层面上看来,这也许是一种非正统的、反潮流的表述形式,但丁方恰恰因为这一点而被人end
刘辉美业
“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