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诗歌精选——只有在无力的时候才知道某些力的存在
诗评:
王峰的诗歌有一种形而上的品质,和在大地上行走生活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人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对时间、空间、生命、飞翔的理解,而且不同的理解,用另外一种诗歌语言,王峰诗歌的独特价值,他的才华、他的敏感,王峰甚至还有点励志,这样一种形象和人生的角度对诗歌的理解,非常有形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他确实带来了一种跟我们在大地上行走的人不一样的角度,和对这种角度诗意的转换,这对中国诗歌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恐怕只有他才会有的一种角度,他没有辜负这个只有他才会有的这样一种角度、这样一种转换的可能性。像王峰这样用诗歌来转化,把它转化为一种纯粹的诗歌语言、一种感受。这样一种转化,当我们的飞翔,我们从天空往大地反过来俯瞰变成日常的时候,这里面是一种提取——怎么把它转化成形而上的东西、诗意的东西,还不仅仅是现代性,还包括古代的转化继承,但是确实是今人才能有的角度。这个方面有点像诗歌找到了像王峰这样的诗人,让他完成历史性的转化,这里面包含了来自语言的很神秘的甚至是一些命运的成分。王峰在天空中飞翔,有另外的声音命令他把它转化成诗歌,里面包含了日常性,包含了人类的现实,又包含了语言的升华、诗意的形而上的种种综合。怎么把它转化成诗,这确实是王峰的一个很神秘的使命、命令。天空我们就交给你去写了,飞机就交给你去开了。
——欧阳江河
◎幸好放弃了
山是空山,柴扉破旧
一挂蛛网
在小风里摇曳不定
放弃了捕捉
冰临城下。日头来的晚
走的早。照耀
像没长腿的火,踏雪
无痕。想一想:
这挂蛛网啊,幸好冬夜
选择了漏忘
要不,月光之下
那么多飘忽的
那么多转世的
◎你在苍茫中走着
眼下,披着大雪的燕山
低头走着
它锁住流水
它囚禁迷雾
而自身却被季节所困
你绷紧你多骨的脊背
扛起冻僵在大海里的每一根檩木
你在苍茫中走着,走着
你的清气如诗歌
你的嗓音像山火
诗评:
这本《下垂的时间》则既延伸了他的上述特点,又有所扩展和深化;不仅再次刷新了他曾经的“天际线”,而且强化了他在当代诗歌写作中的独一无二。那个首先把“铁门槛”修进白云深处的人,如今显然在诗的大地上走得更稳。把王峰称为“天空诗人”或“飞行员诗人”不是一个简单的命名。它当然涉及到其身份的界定,但如果说其间还包含着一份殊荣,那是因为更多突显了飞行和诗歌之间的彼此相通。飞行是行动着的诗,写诗则是语言的飞行。它们同时对应并试图满足我们灵魂深处的至高欲望,那就是对自由、冒险和未知的渴求。王峰作为“天空诗人”或“飞行员诗人”,更像是他和诗歌之间双向选择的结果。他的诗中同时流淌着一个农家子弟和飞行员的血。而西川认为,王锋对当代诗歌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俯视的视角。不过要我说,还须冠以“动态”和“铁门槛内”的限定,这一贡献才更加准确。如王峰那样,将真实的飞行体验转化为诗的经验,并为之赋形的“铁门槛”内亲历知识。王峰的诗另有出处,原理则一;虽远非首首都能达成,但大致不离左右。王峰的“铁门槛内”所关联的远不止是视角,还有视界和眼光问题,二者相互拓展锻炼。你可以说它是王锋发明的,也可以说它在上下文原本就是这样,背后还是有“铁门槛内”的支持。
——唐晓渡
◎高床
当我再次抵达黄河岸边的时候
高床之上
落日如蛋
已被那辽远和岑寂打破
满满一河
一只苍鹭正兀自立于中流伫望
然而此刻,最能够
销蚀我的
落寞的,不是夕阳
也不是孤鸟
仅仅是它的长脚下稳稳踏住的
那一洲
落叶状的积沉
像一路西来,走累了的
金色的细浪
◎西出阳关
那些初冬的层云啊
也算真的
很有本事。随意
就把寂寥的夜,变成
天空的大海
张口即可
吞下一颗明晃晃的
月亮,就地化身
一条炬目的
大鱼,睥睨山河
而这惊心动魄的
反转,无疑都是你心底的
波澜。如果
能够飞过它们
背脊的话,或许你
看到的
更多是疲倦
是禅定;是古老的
吹雪掩埋着
寒冷的寂静。亦或许
恰好碰到大宗流星
陨落的幻景
造物主也会倾身
抚弦,拨动
诸神的肋骨,让脉轮
催发,类似
人间吟唱的那阙——
“西出阳关”
诗评:
一只鹰,穿过云层,带来了他的诗集,名字叫《下垂的时间》,这只鹰的名字叫王峰。他是独一无二的“飞行员诗人”,给当代诗歌带来“鹰的视角”。鹰的视角当然就有鹰特有的那种高远与精准、那种犀利与尖锐;当然也有远远超出了一只鹰的哲理与思想,慈悲和柔情。我在给他写的序言《创造一种属于天空的语言》中,关于他的“鹰视角”已有过讨论,我认为他因为飞行而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写作角度,也因之生成并塑造了独特的诗意与境界,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与神接近的观照视角,也有了一种因为接近天空而获得的简约与清晰,洗练而准确。
——张清华
◎风逝,或者遗忘
是差不多了。田野里
除了几颗
白菜还有内卷的
复杂性
大面积的颓废,裂爆出
火的音节。那些
羽化的,遁地的
秋虫,烧毁记忆,叠进
影子。死等着一场
寂静的大雪
唯有善于搜索晚情的
斜阳。屈膝
立背,让散落于
柏油路上的石子,干枝
显映出肃穆的碑群
和姿纵的
波浪。所有的走过
都在闪亮中,风逝
或者遗忘
◎一起看月亮
我站在院子里看月亮
黑狗也从窝里
探出狗头。年龄都大了
尽管天寒地冻,尽管
桂花没开,尽管
月色清凉。我们依然
看了很久
黑狗可能不知道月亮
叫月亮,也可能
还不懂疫情。但它或许
可以嗅得出
有一种寂静,源自人间
那久违的惆怅
诗评:
每个诗人的写作和他个人的生命经验和经历都有很重要的关系。他是对时间非常敏感的诗人,作为飞行员,对时间的感觉、不同维度不同向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和他的职业有关系。这本诗集有很强的哲学性的思考,这个作为当下的诗人来说是需要的。在他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他的这些作品更具有抽象性、哲学性,同时和他的日常经验和生活又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本书对当下很多写作人来说提供了一个观察事物、认识时间、通过时间的构筑在诗歌形式包括在语言上有一些新的贡献。这样一本诗集的出版对当下的写作者来说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些共同拥有的话题,他是我们很有期待值的诗人。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这本诗集给我们带来的才华和他对诗的特殊的感知方式,我们期待他今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吉狄马加
◎梦境
睡了就睡了。被冷风
剃度的小树
收拢,盘坐。肤色
像被火烧过
远山不动,生发归零
灰秃秃的
曲脊,仿若自天边
滑下来的
一大堆蝎子。有野鸟
飞越。小树
忽闪了一下,似从
梦境跌落
◎野葫芦
整个夏天,它们都在
争夺泥土
或许,是耽于最后的
几场夜雨
拉拉草,松开
多刺的小手
终被喜水的
野葫芦全面覆盖
在这生长期即将
结束的八月
竭力脱困的野葫芦
腰间挂着
一枚枚硬瘦的秋果
像剩余弹药
诗评:
每个时代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一定有新的时空观和宇宙观,我也一直在盼望新文学作品的出现。在诗歌界,王峰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王峰之所以能被选中,与他的身份有关系。他是飞行员,飞行是他的工作,他对空中的一切都要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俯视地球的眼光,他真正转变了他的视野,用另外一种视角和维度来看世界。从高空下降的时刻,从三万英尺快速降落,时间变成了弯的,这种感觉只有王峰写得出来。他在驾驶舱开飞机,视角几乎是全方位的视角。这样的诗歌显示了诗歌新的可能性,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整个人类的时空的维度可能未来会改变。他这种对天空的热爱,我有时感觉他想飞离地球,去到外星球,去到一个我们所不知到的地方。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可能会是一个大时代的开端,王峰已经写出了一批主题和修辞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优秀诗歌,我期盼他越写越好。
——李少君
◎好久不见
日头升起来。穿过杜村
绕过秦家,就是黄河
自黄河转过秦家,穿过杜村
日头落山了
被疫情封闭了好久
好久没出门
好久没飞行
好久都在一炷香下
呆坐,空想
想落叶无事,野草无事
乡路悠长
只是偶尔想到清冷
寂静的
夜空下,那只
丰满的月亮。瞬时令人
颤抖不已
◎流星
星星和星星,彼此遥望
但并不熟悉
仿若“我们”
或者“群众”
然而它们有时候
会通过
矿石的气味,相约分享
裸露的寂寞
就像今晚,你刚刚
看到的
那组,趁着
轮月满照,脱掉裤子
从月宫后山,携手
逃逸的星群
诗评:
我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和好奇和一种新鲜感,这种崇拜你可以理解为孩子对飞行员的崇拜,也是普通乘客对机长的崇拜,这种距离,实际构成了一种张力,飞行和写作确实际上是相通的,但又完全不是一回事。文学需要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我们都拥有大海,都拥有天空,都拥有大地,但是大海天空时间是不一样的,给我们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受,王峰所用的语言、他那种感受那种角度,那种角度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角度,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情感上的角度,而且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玩票,王峰写得很用心,很专业,很有情怀,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
——王山
◎旷野的风
一只燕子从电线上
飞走,蝉停止
嘶鸣。一只斑鸠
落回电线
池蛙,又开始擂鼓
旷野的风,吹出去
旋即回头
风识谱,指挥
它并非
无所事事
◎黄河水
一个儿时的玩伴
久病走了
我无比伤感。仿佛故乡
塌了一半
傍晚。我独自来到
黄河边
吹冷风,看浩荡
闻听悲凉
大河拐弯,催发出
一个接一个的
漩涡,像是徘徊
行至入海口,平静且宽阔
又多像怀抱
悠然间。我似乎
得到了神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