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奥运会上查出来的那些兴奋剂
(一)
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因此成为各个国家展示其体育综合实力的大舞台,又因其4年一次,金牌争夺之激烈令人瞩目。为了能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一些精英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违规使用违禁物质和方法。加拿大反对滥用药物组织主席、类固醇专家鲍勃·戈德曼(BobGoldman)博士在其所著《死亡在更衣室里》(DeathintheLockerRoom)一书中向世人揭露了高水平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他提到,曾经向名世界优秀运动员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它能使你们五年之内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所有比赛中战无不胜,但你们吃了这种药,五年之后就会死去,你们愿意吃吗?”结果出人意料,竟有名运动员(52%)回答说愿意吃。不难看出,在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获胜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竟然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自从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在奥运会上全面实施兴奋剂检查以来,截止到年北京冬奥会止,已有超过名运动员在奥运会赛时被查出兴奋剂违规。另外,自年以来,利用飞速发展的生物检测技术,国际奥委会启动对北京和伦敦奥运会兴奋剂样品的复查工作,截止年底,共计名运动员复查结果阳性(其中北京奥运会81名,伦敦奥运会名)。
从本期开始,老张就和您聊聊在奥运会上被查出的兴奋剂。
老张和您聊聊兴奋剂那些事儿年10月12日,第19届夏季奥运会在墨西哥合众国的首都墨西哥城举行,共有个国家和地区的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女选手人,进行了19项(小项)金牌的争夺。本届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首次正式对参赛的运动员进行性别和兴奋剂检查。在性别检查中,全部女运动员都取得了参赛资格。但兴奋剂检查却发生了一例阳性。瑞典队在现代五项中获团体第3,因队中有一名运动员饮酒,在检查中发现他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规定限度,结果名次被剥夺。
年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办毫不夸张的说‘酒’,是人类最早接触到的兴奋剂。
兴奋剂(Doping)就来源于荷兰语‘dop’一词,‘dop’是南非土著卡菲特人的方言(有说祖鲁人Zulu),是当地一种由葡萄皮制成的烈性杜松子酒,最初用于宗教仪式,后来泛指有刺激性的饮料。作为动词“doopen”意为浸泡,南非荷兰人后裔布尔人在战争或进行艰苦的工作前都要吃经过烈性饮料浸泡过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酒的神奇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夸张到无所不能。在古希腊斯巴达城邦里,由于统治阶级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因此把崇尚军事武力和体育锻炼当作城邦每个公民的头等大事。为了对斯巴达人进行严格的体育教育,他们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就着手进行一场严格的人种选择,以此来获取先天强健的幼婴。依照斯巴达的法律,新生儿一出世,他们的命运便要由“长老委员会”来决定。其父母必须将他们送到当地的“长老会”进行体格检查。而斯巴达婴儿体格是否健康竟然是靠酒浴来检验,据说有先天疾患的婴儿在烈酒中会抽风或失去知觉,而健康的孩子便能经受住并且还能得到一种坚强的体质。如果长老们认为这个孩子的体质很差或者残废,便会毫不顾惜地将他丢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叫做“泰吉塔斯”的山谷中,任其死去。因为他们确信,有天然缺陷的生命是既不利于他自己,也不利于国家。
在古代许多战役中,酒的刺激作用,屡屡立下显赫战功。大约在公元前年,汉武大帝为了鼓舞与匈奴作战的边关将士,特地从长安给当时率部与匈奴作战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送去了几十坛御酒,为了使每名士兵都能感受到皇恩,霍去病命令把这些酒全部倒进一条河里,整条河水都变成了酒,这条河就是现在的“酒泉”。虽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酒不仅可以激发战士的勇气,而且还有御寒和消毒的功用。不仅在战场上,生活中酒的刺激作用也往往带来惊人之举。
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虽然是对酒后醉态的生动素描,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无论是王公宰相还是布衣在酒精的刺激下都可做出不同寻常之举。“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号称“张颠”,酒醉后狂放不羁,甚至在王公贵胄面前倨傲不恭脱帽露顶以头濡墨而书,笔墨如有神助而不可复得。尤其是对李白的四句描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精的力量居然能让一介文人有如此胆量敢藐视皇上。《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景阳岗打虎的故事,更说明了酒能带给人不可估量的勇气和力量。
体育运动不仅需要力量还需要勇气。在世界上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从远古时代的生产狩猎活动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军事争斗,可以说体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的。翻开古代体育史,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史。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骑马、驾车竞赛的负者,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金钱,他们可能沦为胜者的奴隶甚至献出生命。在古希腊奥运会上各个项目的比赛并不设亚军、季军等名次,除了冠军外,其余的竞争者都意味着失败,不会得到任何奖励。运动员参加比赛就如战士上战场作战一般,不能获取胜利,就意味着死亡。运动员彼此的竞争和角逐的激烈与残酷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为了胜利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这时候每一个竞争者可能都会想到酒的神奇力量。酒对人体的刺激作用,不仅给人们带来战争的胜利,而且能带来体育竞技场上的桂冠。
古希腊名医及作家伽林(Galen),记述了从公元前三世纪起,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一些运动员为了争得桂冠除了服用蘑菇、仙人掌的提取物外,还饮用各种含酒精的饮品。中世纪的罗马角斗士在出场前饮用白兰地,以求最大可能地提高体能。
到19世纪末期,一些国家的拳击选手在出场比赛前通常都要喝酒,这时运动员服用的酒已不是普通的白兰地或葡萄酒,而是专供运动员赛前享用的混合制剂,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英国人发明的“鸡尾酒”,这种鸡尾酒是将士的宁、吗啡和可卡因的混合液与白兰地勾兑,再充入纯氧,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兴奋剂鸡尾酒”。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后,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对竞技、娱乐等体育游戏活动的需求增大,体育赛事频繁,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上出现了专业的体育人士,体育不再是一个随意时间举行的无意义的活动,体育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运动员靠在场上出色的表现赢得更多的奖金和顾主的青睐。临时配制的“鸡尾酒”已远远不能满足专业运动员的需求,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专为运动员配置的含刺激性物质的“兴奋剂”。
年,首届环法自行车赛举行之际,运动员的训练手册上,就印上了这样的广告语:“如果你体力不支、压力山大、肉体苦痛,来一瓶黑酒(blackbottle),立刻解除一切烦恼,成为一名神勇的骑士。”
而当时几乎家喻户晓,在任何一家药店或商店都能买到的兴奋剂酒精饮料则非维·马里亚尼(vinmariani)莫属。这种用古柯提取液和葡萄酒勾兑而成的酒精饮料是意大利化学家安杰洛·马里亚尼·安吉罗在研制成功的,并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了把他的酒推向市场,马里亚尼想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宣传方式,并获得极大的成功,马里亚尼给当时各界精英和名人送去一箱箱免费的马里亚尼葡萄酒,征求他们对酒的意见和感受,大受各界人士的欢迎以及知名人士的赞誉。
一位苏格兰医生的感受是:“我先不吃不喝步行24公里,当筋疲力尽回到驻地,喝了些马里亚尼葡萄酒,所有的疲惫感迅速消失,接着又到王子大街轻松愉快散步一个小时,然后一次跨过两个台阶,飞快地走到三楼上的更衣室。”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医生带着一群学生登上了一座将近米的山,到达山顶以后他们只喝马里亚尼葡萄酒,结果所有疲惫都远离而去,轻松地走过长长的下山之路,就感觉好像年轻的时候常常在山间游荡一样。八天后他又重复爬了这座山,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在这些名人中还包括首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的法国飞行家路易斯·布莱里奥(LouisBlériot)这在当时可是轰动性事件,年7月25日凌晨4点15分,布莱里奥早早地起了床,在作了一次短距离热身飞行后,驾驶他最新研制的飞行器“布莱里奥11号”(BlériotXI)从法国加莱附近起飞,此次历史性的飞行跨越22英里(35公里),历时37分钟。在谈到这次飞行的感想时,路易斯·布莱里奥曾经这样写到:“我事先带上了一小瓶马里亚尼葡萄酒,它可帮了我大忙,它增强精力的作用在穿越过程中一直支撑着我。”
马里亚尼还把这种酒送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马教皇、大发明家爱迪生、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等。总之感谢信和推荐信像雪片一样地飞来,马里亚尼叫人把这些信印在廉价的纸上,作为免费增刊夹在法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里,他大约出版散发了五千多万份这样的传单,很快,人人都知道了“马里亚尼葡萄酒”。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酒精具有舒筋活血,刺激大脑神经提振精神的作用,因此在年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竟然有观众向奔跑的运动员敬酒,以示鼓励。结果有的运动员饮酒过度,踉跄迈步,狼狈不堪,其中有位法国运动员列尔米捷不得不因此中途退场。更甚者,本届奥运会米、0米比赛两项冠军澳大利亚运动员福来克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因酒瘾发作,跑至距离终点3千米时,败下阵来,成为大会一件趣闻。
上世纪初,由于有关酒精对运动能力和健康影响的知识匮乏,单纯从酒精具有吸收快,热能含量高的特点判断,认为酒精是一种强力的刺激物质。在年伦敦举办奥运会时,赞助商还为马拉松运动员准备了一些低度酒用来提神解渴。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酒精在加速身体表面血管扩张的同时加速身体组织散热,在天冷时造成体温下降,身体变凉。大量喝酒还会加速降低血液中的含糖量,出现饥饿感以及头晕无力等低血糖症状。酒精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在大脑中酒精会破坏神经原细胞膜,并会不加区别地同许多神经原受体结合而削弱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激活抑制性神经原和抑制激活性神经原造成大脑活动迟缓,不仅不能提高反而降低速度、力量型运动员的运动功能。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酒精能降低呼吸频率,使心脏功能降低,其作用正与兴奋相反,属于抑制剂。由于低剂量的酒精有抗焦虑的作用,甚至比心得安等药物更能控制姿势性震颤。因此,从6年起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把酒精列为比赛时特殊项目限制使用的物质,仅在射击、射箭、赛车、空中运动以及动力艇等项目中禁止使用,通过呼吸或血液检查,当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超过0.10克/升时(不同项目还有些差别),视为兴奋剂违规。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墨西哥奥运会上被查出酒精违规的运动员汉斯·甘纳·利尔简沃尔(Hans-GunnarLiljenwall)只是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规定限度(0.30克/升),他只在在射击项目(现代五项中的一项)开始前喝了两杯啤酒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缓解以下紧张情绪,结果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例由于兴奋剂检查不过关而被剥夺比赛成绩的奥运选手。不仅如此,整个瑞典现代五项队都被要求退还奖牌。
现代五项运动员因酒精超标违规更有意思的是自从第一例酒精违规事件以来,奥运会乃至世界其它大型赛事的赛场上再也没有出现过酒精违规的案例。从年开始,酒精已不再被列入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禁用清单国际标准》中。
虽然酒精不再属于违禁物质,但是酒精却远远没有离开过体育赛场。上世纪末,酒精再次引起体育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