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守护筛查先行#
新生儿听力筛查大家都比较熟悉,对于新生儿眼病筛查,大家相对比较陌生,实际上,新生儿眼病并不少见,早期发现并且干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使孩子实现正常生长发育。
新生儿眼病指新生儿期出现的眼部疾病,主要包括眼部及相关组织结构破坏、缺损或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眼前节(角膜、结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及眼后节(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等)疾病。眼前节疾病主要有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虹膜缺损、先天性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眼球震颤、隐眼畸形、睑缘粘连、眼睑缺损、先天性睑内翻、先天性上睑下垂、眼睑血管瘤、泪囊囊肿等;眼后节疾病主要有眼底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永存胚胎血管、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感染等。
1.正常新生儿检查内容
主要针对外眼、眼前节疾病的筛查,当存在外眼、眼前节异常时才进一步进行眼底疾病筛查。
2.早产儿或高危儿检查内容
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g的早产儿需要眼科专科医生进行眼前节及眼底筛查,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1~32周开始,根据筛查结果每周或间隔2~3周进行复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对于出生胎龄≥32周的高危新生儿和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生后28~30天进行首次眼病筛查,主要包括眼外观、光照反应、瞳孔对光反射、红光反射、染料消失试验和眼底检查。
眼病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或怀疑与眼病有关的综合征,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小眼球、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球震颤等;宫内感染性疾病,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虫感染等;头颅和颅面形态发育畸形、大面积颜面血管瘤、哭闹时眼球外凸;出生时难产或器械助产;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过7天并有连续吸入高浓度氧史。
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提示的只是新生儿时期的眼睛情况。3岁以前婴幼儿的眼睛结构和功能均在迅速发育,初次筛查通过并不意味着儿童在以后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眼病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眼病如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要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表现出来,这些眼病通过后天的及时矫治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即使初次筛查通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眼保健检查(每3~6个月1次)以便早期发现眼病,早期治疗。